电液比例负载敏感控制变量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
液压泵的负载敏感控制以其对流量和压力的复合控制,使流量和压力自动适应负载的需求而达到节能目的,因此日渐受到重视。
1.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
配流式径向柱塞泵如图13所示,新型径向柱塞泵主要由定子、连杆、柱塞、转子、配油轴及左右两侧的变量机构构成。转子和定子之间存在一个偏心量,连杆瓦面紧贴定子内圆,连杆和柱塞通过球铰相连。输入轴通过十字键带动转子转动,通过连杆一柱塞组件相对于转子的相对运动,完成吸排油过程。通过两侧的变量机构可以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量,从而改变泵的输出流量。新型径向柱塞泵具有结构紧凑、参数高、变量形式多样、寿命长、噪声低等优点。
2.负载敏感控制结构及工作原理
(1)负载敏感控制结构。如图14所示,负载敏感控制机构主要由泵出口节流阀、先导压力阀和二级公用阀构成。节流阀和二级公用阀完成恒流调节过程,先导压力阀和二级公用阀完成恒压调节过程。此种结构由于采用了公用二级阀,因此结构简单,调节方便,实现较为容易。
(2)流量敏感工作原理。二级公用阀阀心上腔接节流阀出口,下腔接节流闻人口,即泵出口,与节流阀一起构成一个特殊的溢流节流阀。在负载压力pL小于先导压力阀设定值py时,先导压力阀不工作。此时负载压力pL的任何变动必将使通过节流阀的流量发生变化,导致节流阀的前后压差△p=pP-pL发生变化,从而打破了二级公用阀阀心的平衡条件,使阀心产生相应的动作,进而使定子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,使泵的输出流量稳定在变化之前的流量,因此进入系统的流量不受负载影响,只由节流阀的开口面积来决定。泵的出口压力pP追随负载压力pL变化,两者相差一个不大的常数△p,所以它是一个压力适应的动力源。
(3)压力敏感工作原理。当负载压力达到先导压力阀的调定压力py时,先导压力阀开启,液阻R后关联两个可变液阻——先导阀的阀口和二级公用阀阀口,液阻R上的压差进一步加大,因此二级公用阀心迅速上移,使定子向偏心减小的方向运动,使输出流量迅速降低,维持负载压力近似为一定值,在此过程中由于先导阀的定压作用,流量检测已不起控加工用。
3.负载敏感控制的性能
负载敏感控制过程主要有流量敏感调节过程和压力敏感调节过程。
(1)流量敏感特性。由其工作原理可得到阀心的力平衡方程(忽略稳态轴向态液动力),即
pPAR=pLAR+K(y0+y)
式中:pP为泵出口压力;AR为二级公用阀阀心端面积;pL为负载压力;K为弹簧刚度;y为弹簧预压缩量。
其增量方程为
△RpAR=△pLAR+K△y
(△pP-△pL)AR=K△y
从上式可以看出只有在△pP=△pL时阀心才能保持对中位置,但此时只能是R上无压差,对应状态是流量稳定状态即流过R的流量为零。只要在流量调节状态,R上总会有压差,增量△pP总是大于增量△pL。因此随着pP的增大,阀心向上偏移,使泵的偏心距减小。△pP越大,泵的流量偏差也越大。从分析可知,欲提高恒流精度,需减小在液阻R上的压降,即增大液阻R的尺寸。同时适当提高弹簧刚度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。
(2)压力敏感特性。当负载压力pL大于等于先导压力阀调定压力声,时,先导压力阀开启。设先导压力阀阀口控制压力恒定为py,在忽略稳态轴向液动力时,可得二级公用阀闲心的力平衡方程为
(pP-pY)AR=(p1+p2)AR=K(y0+y)
式中:p1为油液流经节流阀产生的压降;p2为油液流经液阻R产生的压降。
其增量方程为
△p=△p1+△p2=K△y/AR
在压力敏感过程中,随着pP的增大,p1减小,而p1增大。因此△p1为负,△p2为正,所以合理选择R可以获得最小的恒压误差。从增量方程也可看出,减小弹簧刚度K也可提高恒压精度。
4.负载敏感控制变量泵应用实例
在某单位研制开发的负载敏感控制变量径向柱塞泵中,应用上述原理进行了优化设计。先导压力阀、节流阀均采用比例电磁铁控制在先导压力阀中,利用阀心面积差获得的小液压力和电磁力平衡,提高了先导压力控制精度;比例节流阀采用力反馈控制形式,有效消除了液动力等的干扰。在二级公用阀中,合理设计阀心结构,通过大量计算、实验确定弹簧刚度、液阻R的尺寸。实验结果如图15所示,可看出,新型负载敏感控制变量径向柱塞泵控制精度较高。